【励志短文】你的韧性,决定你的上限
听过一句话:“人身上最强大的是韧性,再泥泞也能生存。”
每个人心中,都藏着一份不为人知的心酸。或许是夜深人静时独自啃食的压力,或许是人前微笑人后默默承受的委屈。在泥泞的道路上,即使走得艰难,也总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平衡点。那些能走远的人,心理韧性都很强。
无人撑伞时,修一颗金刚心
著名诗人艾青,出生在一个经济优渥的家庭。但艾青的母亲在生他时难产,留下了后遗症,因此艾青背上了克母的骂名,被丢给了百里之外的一个农妇,每天只能穿着粗布麻衣,吃些粗粮野菜。艾青将所有委屈化为读书的动力,每天把时间花在学习上,他先是考上国立杭州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,后又因绘画天赋得到校长推荐,得以到国外深造。为了逃离家庭,18岁的艾青毅然飞往巴黎。在异国他乡的日子,艾青与家里的联系越来越少,甚至被中断经济来源。但是,早已习惯亲情缺失的艾青反而不用应付家里,更能专心画画和阅读。艾青回国后投身文艺活动,因为怀念养母,他挥泪写下《大堰河——我的保姆》,诗中流露的真挚母子情感人肺腑,他也因此成功开辟出属于他的诗歌创作时代。
一个有韧性的人,不拘泥于眼下的困境,不沉沦于眼下的委屈,而是克难为先,稀释苦难。即使深陷泥潭,也能把生活过成诗。
罗曼·罗兰说:“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,依然热爱生活。”真正的坚强,不在于无泪可流,而在于含泪奔跑。修一颗金刚心,向下扎根,为人生增值,总会迎来更加圆满丰盈的人生。
杀不死我的,终将使我强大
人生漫漫,往往波澜起伏,苦难相随。所有绝处逢生的勇气和经验,往往都是曾经的汗水和摔过的跤练就的。
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中有一句话:“所有失去的,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。”每一次跌倒,都是灵魂的磨砺;每一次伤痛,皆是成长的种子。生活虽布满荆棘,却也孕育着希望的花朵。那些看似失去的,实则在岁月的流转中,以更珍贵的形态,悄然回归于心田。
你的韧性,决定了你的人生上限
作家曹又方曾说:“所谓成长,就是去接受生命中发生的状况。”成长,不仅是岁月的累积,更是心灵的蜕变。无论喜悦还是悲伤,都织就了生命丰富的纹理。强大的人,一直在默默增强心理韧性,把脚下的路走宽,走远。
1.提高自我复原力
树木经历风雨方能根深叶茂,人在挑战中锤炼自我,方能坚韧不拔。拥有复原力的人,心理韧性强,总能在逆境中不失希望,在挫败中不失勇气。
在巴黎奥运会上,王楚刚携手孙颖莎获得中国首枚混双金牌,却被冲入场内的记者踩坏主拍。这对于第二天早上还有单打比赛的他来说,等于侠士被折断武器。手感还未完全适应副拍的他,在单打比赛中遗憾地输了。当球迷都为他惋惜时,他收起坏情绪,照常回到球场练球,准备团体比赛。在团体比赛中,他每场身兼双打和单打,一场未输,再次助力国家拿到一枚团体金牌,也赢得了全场掌声。
每一次跌倒,都是灵魂的试炼;每一次伤痛,都是成长的催化剂。自我复原力,就是我们内心的坚韧和力量的源泉。
2.增强自我效能感
增强自我效能感,是通往成功与幸福的重要途径。
正如萧伯纳所言:“有自信心的人,可以化渺小为伟大,化平庸为神奇。”拥有自我效能感的人,相信自己一定行,所以在挑战中能承受风险,在失败中能寻找机遇。即使做得不是很完美,也不惧他人的诋毁,不弃脚下之路。因为,真正的自我效能感,并非源自外界的赞美,而是内心深处那份“我可以”的坚定信念。
当你敢于直面人生的舞台时,梦想虽远,行则将至。
3.修炼自我成长力
《终身成长》这本书提出了两个概念:
固定型思维持有者认为一个人的成功跟天赋有关,再努力也没有用;
成长型思维持有者则认为,人的智力和才能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发展。
因此,前者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,后者不会因为失败而否定自我,反而认为困难是进步的机会。汪国真曾说:“现实和理想之间,不变的是跋涉,暗淡与辉煌之间,不变的是开拓。”
真正的成长,不是强硬地抵抗生活,而是学会温柔地接纳,并从中汲取力量,修炼自我成长力。如果因困难而停下脚步,那处处皆是谷底;如果能从失败中重生,那处处都是上坡路。生命之树会因不懈耕耘而更加枝繁叶茂,人生的风景会因持续攀登而愈发壮丽。
与君共勉。
—转自杂志《读者》,作者:颜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