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励志短文】止盈
明代文学家袁中道的一段话讲得十分明白:“不绝欲亦不纵欲,不去利亦不贪利,不逃名亦不贪名,人情内做出天理来。”如果你想圆满地做人处事,那么“中和”就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秘诀。
最近,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词,叫“止盈”。它是一个经济学术语,大意是质地再好的股票,涨得过高时便已透支其未来成长性,继续加仓易被“套牢”,及时抛售很有必要。
其实,不止投资需要“见好就收”,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。这不仅是种明哲保身的策略,更是一种顶级的人生智慧。
工作中止盈,才能更加长久
老子《道德经》有言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懂得满足就不会受辱,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,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。工作中亦是,要想走得远、走得稳,得先学会及时止步、见好就收。
古人曾言:“毋为私欲蔽。”生而为人,谁都有欲望。适度的欲望能催人奋进,可一旦过犹不及,则会让人深受其苦,甚至最后变得一无所有。
春秋战国时期,越王勾践手下有两位谋臣,分别是范蠡和文种。在勾践兵败被俘后,范蠡跟随勾践去吴国做俘虏,文种则留在越国帮忙管理国家。二人一主外一主内,协助勾践重振越国。勾践返回越国后,范蠡深知“高鸟已散,良弓将藏;狡兔已尽,良犬就烹”的道理,劝说文种和自己一起离开,却被文种拒绝。范蠡无奈,只能独自离开,和西施泛舟西湖,后半生过上了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。反观文种,因未能及时抽身,最后搭上了性命。
就像老子所说,“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”。持握太满,不如及时停止、放下。
工作中,“知进”是一种能力,“知止”是一种智慧。月盈则亏,水满则溢,懂得见好就收,才能在事业上走得更稳,拥抱美满终局。
感情里止盈,彼此更加亲密
叔本华曾说,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,互相靠得太近,会被刺伤;彼此离得太远,又会感觉寒冷。
无论是夫妻还是朋友,能够走得长久的,往往是那些懂得给感情适度“留白”的人。
纪录片《四个春天》里,导演的父母便深谙“止盈”之道。多数时间,二老都形影不离,母亲做饭父亲便打下手,父亲遛弯散步母亲会陪同。两人一起熏腊肉、奏乐器、唱歌跳舞,乐趣颇多。但他们在专注自己的事情时,对方会很默契地不去打扰。父亲认真研究DV机时,母亲在房外浇花;母亲在房间裁剪衣物时,父亲便在隔壁房哼歌。
从前以为,最好的爱情,莫过于你侬我侬。后来发现,保持刚刚好的距离,才是一段关系最好的归宿。
古人常说,是亲三分客。关系里的很多冲突,大多源于以爱之名过度侵占对方生活,模糊了相处边界。在感情中,“见好就收”是一种智慧,也是一种对彼此关系的尊重。懂得给彼此留足空间,才能让这段关系更加健康长久。
人生懂得止盈,才能更好地再出发
古代有一种设计独特的盛水陶罐,叫“欹器”。这种陶罐,最开始的时候是倾斜状态,倒入些水后会慢慢竖起来,呈直立状态。但若继续往里灌水,陶罐就会摇晃。一旦将水灌满,罐身便会倾倒,将水全部洒出。
生活中也是一样,凡事懂得适可而止,方能让自己免于灾祸,立于不败之地。敢于挑战极限,一往无前是种勇敢;但明白自己的极限在哪里,关键时刻及时止步,同样是一种本事。因为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在哪里,所以停下来也没什么遗憾。曾仕强曾说,人生,只有停得下来,才能走更远的路。
人生在世,“见好就收”是一种态度,更是一种顶级的人生智慧。比起埋头努力,懂得及时“止盈”,对我们的生活,或许有更大的助益。
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:人生哪能多如意,万事只求半称心。说的正是“止盈”的道理。
再好吃的美食,7分饱便足矣,吃多了肠胃会不适;
再赚钱的工作,也要停下休息,干长了身体吃不消;
再炽热的感情,也别不分你我,得需要距离的调剂。
人生难得是知止,学会“见好就收”,才能让余下的人生越走越宽。
与之共勉。
—转自杂志《读者》,作者:左柚